
开盘通知
已有1862人订阅该楼盘
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,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,是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推进体育公园建设,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,改善人民生活品质,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
近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各地区体育公园建设计划,其中河南将建设74个体育公园。
01发展目标
到2025年,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。
02体育公园绿色空间与健身设施有机融合
坚持绿色生态底色。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5%,确保不逾越生态保护红线,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,推进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,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。
布局各类健身场地及配套设施。体育公园内既要有满足中老年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、健身广场,也要有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足球、篮球、排球等常规球类场地设施和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设施。
加强体育公园科学规划布局。
按人口规模科学布局。体育公园建设要与常住人口总量、结构和发展趋势相衔接,优先考虑在距离居住人群较近、覆盖人口较多、健身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布局建设,增强公益性,提高可及性,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。
在新建城区优先布局。把体育公园作为新建城区健身设施的优先形态,新建城区、郊区新城要做好体育公园的空间布局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辐射面大、设施完善、功能健全的体育公园,形成示范带动作用。
合理确定体育公园建设规模。
鼓励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行政区域(含县级行政区域和乡镇,下同),建设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。
鼓励常住人口30—50万的行政区域,建设不低于6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。
鼓励常住人口30万以下的行政区域,建设不低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。
注重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。
03创新体育公园建设方式
合理利用低效用地。在城中村、老旧城区等区域,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,充分引入市场化机制,合理盘活利用旧住宅区、旧厂区、城中村改造的土地,改扩建体育公园。
拓展现有公园功能。有条件的郊野公园、城市公园中,可适当提高公园内铺装面积比例,用于配建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。允许在园内建设铺设天然草皮的非标足球场,并计入园内绿化用地面积。围绕现有的湖泊、绿地、山坡等,因地制宜布局体育设施,不破坏公园原有风貌。
建设特色体育公园。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,不妨碍防洪、供水安全,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,支持利用山地森林、河流峡谷、草地荒漠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。
附 :
重点任务分工表
“十四五”体育公园建设指导目标
姓名: | 手机号: *必填 | 来自: |
姓名: | |
手机: |
免费看房电话:0373-7133323
全部评论
回复(0)